暖“心”行動|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河南手機報記者 劉曉帆
說起“隔離病區”,許多人都會“敬而遠之”。然而,總有一些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筑起“疫”線防護墻。
11月29日,記者從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悉,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醫院從各科室緊急抽調醫護人員,組成隔離病區臨時救治隊伍。來不及同家人細說,來不及準備個人生活物品,每個人都毫不猶豫加入到這場保衛戰中。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崗前培訓、優化結構及完善流程,隔離病區開始收治第一批患者。
非常時期,來院就診的大多是急危重癥患者,急需緊急醫學干預治療。這其中,有命懸一線的休克病人,有惶恐不安的年輕人,有昏迷不醒的腦出血患者,也有急需透析治療的腎衰竭患者……救治過程中,既要保證疫情防控,又要做好醫療救治。
隔離病區的管理不同于普通病區,根據病情外出檢查就是一大考驗。提前規劃路線,安排沿途消殺人員,聯系檢查科室做好迎檢準備,提前籌劃協調各科室聯動……看似簡單的外出檢查,需要細致安排,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救治過程中,一個年輕小伙子心衰、腎衰伴高鉀血癥,急需透析治療,否則性命危矣。但透析前的置管頗有難度,患者心衰不能平臥且有PCI手術史更加大了置管難度。隔離病區的李巖巖醫生擔心患者病情反復,與王艷莉主任、程艷主任共同奮戰至凌晨2點,終于為患者成功進行了透析治療。經過9個小時的高強度搶救,患者復查血鉀下降,醫護團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臨床診治,尤其危重癥患者,需深入病房直接面對病人取得第一手資料,王艷莉主任每天都會進入病區查看所有住院患者,了解病區各項情況,及時制定調整診療方案。病情瞬息萬變,她經常剛脫下防護服準備休息,又有情況需要再次進入病區。
一天中午,剛搶救完一例腦出血腦疝形成的患者,王艷莉還沒來得及休息,就接到值班醫生電話,說另一個患者病情突然惡化,氧飽和度直線下降。顧不上吃飯,她再次進入病區。在經歷了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及搶救治療后,患者于當晚11點轉危為安。大家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隔離病區隔離病毒,卻隔不住溫情與溫暖。醫護人員不僅要搶救危重患者,也更關注患者心理狀況。為了避免患者住院期間的恐慌和擔心,隔離病區護士每天都會給大家進行新冠肺炎知識的宣教。有位女性患者因出現心理危機,伴有過激行為發生,王艷莉對其緊急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給予了及時的心理疏導。經過她輕言細語的安慰、不厭其煩地開導,患者重新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在小家與大家之間的天平,在責任與親情、愛情的較量中,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毫不猶豫地把愛的砝碼加給了守護人民健康的醫者天職。他們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做好病區消殺工作、貼心照顧患兒,用專業的知識鼓勵老年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生命重于泰山,人們的健康就是醫者努力的目標,有一群人在市三院筑起疫情下的人民健康守護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