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十年|許昌所轄縣全部進入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百強榜
河南手機報記者 閆文瑞
9月27日,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的“河南這十年”系列第九場許昌專場新聞發布會。中共許昌市委書記史根治重點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許昌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的跨越式發展,歷史性突破。
史根治介紹,這十年,許昌抓牢第一要務,綜合實力實現躍升。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全市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759億元攀升至2021年的3655億元,年均增長7.9%;人均生產總值從41060元提升至83415元,年均增長7.6%,均實現了翻一番。許昌以全省第13位的土地面積、全省第12位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省第4位的經濟總量,綜合實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所轄縣(市)全部進入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百強榜。
這十年,許昌突出創新引領,產業結構日趨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從2012年的9.1:59.9:31.0,調整為2021年的5.0:52.3:42.7。制造業占工業的比重達到90%以上,培育形成智能電力裝備產業1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再生金屬及制品、硅碳新材料等多個超百億級產業集群,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建成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組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95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家,評估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752家,引進和認定92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1004名高層次人才,城市綜合創新能力居全省第3位。
這十年,許昌深化改革開放,動力活力充分激發。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縱深推進,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中心城區巡游出租汽車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1%,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7.9%,到位省外資金年均增長8.9%,獲評全省對外開放先進省轄市。創造性開展對德合作,累計簽約對德合作項目139個、落地70個,全省首個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獲批建設,成為中德工業城市聯盟成員城市。高水平開放平臺建設取得突破,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驗收,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這十年,許昌堅持以人為本,群眾生活更加幸福。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生實事全部不折不扣兌現,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97萬元、0.98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3.72萬元、2.15萬元。1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累計脫貧5.8萬戶18.6萬人。教育綜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獲批建設,醫療衛生事業長足發展,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加強,“15分鐘民生服務圈”更加完善。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最短時間、最高效率把疫情“圈住封死、撈干撲滅”,做到了不輸出、不外溢。面對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守住了不發生人員傷亡的“金標準”?;粍訛橹鲃?,強力開展中心城區房屋安全隱患集中整治,推進戶外廣告專項整治,防范化解風險取得扎實成效,公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