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鄭州夕陽樓
夕陽樓石碑出土時的情景
鄭州商城西城墻與南城墻城臺今貌,李商隱詩中的重城與夕陽樓舊址依然氣勢磅礴。
夕陽樓樓址遺存
□文/圖 閻鐵成
鄭州古有夕陽樓,雄踞重重城臺之上,疊栱飛檐,畫棟雕梁,高聳入云,蔚為壯觀。登樓極目,嵩岳巍巍,黃河滔滔,滿天霞落,煙樹云繞,萬千氣象。千百年來,無數雅士文人,在此或觀覽江山,或登高抒志,或憑吊懷古,或接風送行,吟詩賦詞,唱出了人們心向往之的絢麗風景。
然而,這一勝景卻隨著悠悠歷史煙云飄散得無影無蹤。它建于何時?何等模樣?又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尋找夕陽樓,成為鄭州人揮之不去的情愫。
千秋詩文千秋樓
自古“詩以樓起,樓以詩名”,夕陽樓聞名天下,始于詩作。
唐大和九年(835年)暮春,在鄭州街市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一位22歲的青年滿懷心事,獨自穿街過巷,登上城臺之上的夕陽樓。這位青年,兩次進士落第,頓挫之際,登樓望遠,舒緩愁緒。他遠眺茫茫山色和滔滔大河,近觀城內往來奔波的人流,壯志難酬,揮筆寫下《夕陽樓》:“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痹娮鞒劣粽鎿?,成為抒懷的經典之作。這位年輕人就是日后璀璨詩壇的李商隱。一人,一樓,一詩作,李商隱定格了一個流傳千古的詩境。從此,夕陽樓住進了人們的心中,成為抵達鄭州之人追尋的文化地標。
宋治平三年(1066年),龍圖閣學士祖無擇到鄭州任知州,金秋時節,氣爽景明,這位才華橫溢又仕途得志的上蔡人,邀請同僚登高賞秋。夕陽樓上,一行人覽壯麗山河,抒治國之志,酒酣心瀾,詩意飛揚,釀就一場詩的盛宴。在康熙年間的《鄭州志》中,后人追記了宋代這次盛宴中的十二首唱和詩作。
這次詩賦盛宴影響挺大,引來詩家心向往之。宋代,曾被蘇東坡贊譽為理致超然、文章典麗的著名文學家晁說之來了,且不止一次,詩中寫滿眷戀:“太平時節古來少,卻上迷樓一望休?!泵鞔?,鄭州知州馮振來了,特意選此與朋友作別;清代,“一代詩宗”王士禎來了,乾隆年間解元朱景英也來了,這位湖南人借登夕陽樓表達對中原文化的仰慕……
夕陽樓成就詩作,詩作讓夕陽樓成為詩賦中的永恒。
屢興屢毀空悠悠
詩中的夕陽樓勝景無數,歲月中的夕陽樓卻充滿坎坷。
有人說,夕陽樓建于北魏,也有說建在唐初,但至少在1200年前的晚唐時期,它已經成為一座引人入勝的名樓,才會有李商隱的登樓抒懷。
但夕陽樓屢建屢毀?;蛟S是在北宋末年的戰火中,夕陽樓傾塌了,南宋人朱弁在《曲洧舊聞》中記述:“鄭州有夕陽樓,今廢而不修也?!泵鞒?,明王朝重整山河,夕陽樓立了起來。不久,遭風雨侵襲又坍圮了,只留下李商隱的詩碑。參與編纂《永樂大典》的孫子良、河南參議高信、河南僉事曹璉都在詩中提道:“駐蹕碑橫猶有字,夕陽樓廢尚存詩?!鼻宄?,全國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名勝修復,夕陽樓又重建起來,于是有了王士禎的“夕陽山映夕陽樓”。但它很快又傾廢了,“剩有殘碑臥蒼蘚,斜陽去水總悠悠?!?/p>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甘肅人王憲出任鄭州知州,夕陽樓再一次迎來重生。道光年間,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早已遠去,在西方列強的咄咄逼迫下,朝廷上下正在陷入無所作為的庸政之中,積弊的社會開始動蕩不安。
但仍有一批仁人志士不甘沉淪,兢兢業業踐行著濟世救國的理想。王憲不僅政績卓著,還以詩書昭世。王憲來到鄭州時,這里城池破敗,廨殘橋毀。在查訪莊村時,他發現此地臨近黃河,常年水患,每年百姓都無力繳稅,官吏卻在緊逼,家破逃亡的達到千百人。
王憲在州衙調閱案卷時看到,從嘉慶元年(1796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紳民請求減免賦稅,呈訴長達四十余年,卻一直無人理會。王憲追問小吏原因何在,小吏回答:豁免的費用數額較大,沒人敢承擔責任。王憲拍案而起,他說,黎民百姓困頓至此,難道我們還在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嗎?“我當任之?!蓖鯌椓钊瞬楫€造冊,結清直報戶部。在王憲的秉直力爭下,豁免了鄭州的地丁、漕米賦稅。而后,他發動沿河各村協防出力,勤巡嚴防,筑堤修壩,整治鄭州河段,終使年年為患的河段保持三汛安瀾。
王憲一邊解決民生大事,一邊重飭殘破城郭。在他的治理之下,傾圮的東里書院重開廣廈數十間,“大庇寒士”;被大水沖毀已久的熊兒河橋得以修復;城內的名勝地侯月臺面貌一新,夕陽樓重立城頭,還懸掛上“夕陽樓”的大匾。王憲殫精竭慮,讓破敗的鄭州轉現生機,成為晚清地方吏治的一束亮光。
道光二十年(1840年),王憲離任,“百姓扶老攜幼,攀轅號呼,不忍公去”,還為他豎立一座功德碑。而在他的離職感言中,王憲道出自己的情結:“西風一笑別雄州,攜客人來感官游。紅籍香巾頻駐馬,黃河聲里看登州。波連三水秋同漲,雨落千村愿未酬。記取他年鴻爪印,系情多在夕陽樓?!蓖鯌椬隽四敲炊嗍聝?,唯獨對夕陽樓重立城臺一往情深?;蛟S,修復的夕陽樓正寄托著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良苦用心。
夕陽樓重新屹立在了鄭州城臺。晚清鄭州詩人司星聚在《西城煙柳》一詩中寫下:“偶向夕陽樓上坐,喜看圖畫聽人聲?!?/p>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夕陽樓隨著清王朝的傾覆而再次倒塌。這一次它走得徹底,樓沒了,李商隱的詩碑也沒了,只留下白云千載空悠悠的傳說。
撲朔迷離斯樓址
在或者不在,夕陽樓都是別樣的風景。在,人們沉醉其中;不在,人們追尋其蹤。
從詩文和歷代文獻記載來看,夕陽樓是建在鄭州的。然而唐代流傳下來的李商隱《夕陽樓》中有一個自注云:“夕陽樓在滎陽?!?/p>
又有人提出,唐代鄭州州治在滎陽武牢,唐代蕭澣所建的夕陽樓,應在滎陽武牢?!杜f唐書·文宗紀》載:“大和七年(833年)三月,以給事中蕭澣為鄭州刺史”,相傳在此期間,蕭澣重建夕陽樓。當時李商隱正在鄭州,蕭澣賞識李商隱才華,兩人成為好友,常常相伴登臨夕陽樓,不料僅僅二年,蕭澣便被貶遂州,李商隱失去知己,又再試不第,愁緒苦悶之際,獨登夕陽樓,唱出了那首千古絕唱。李商隱所詠《夕陽樓》,的確是在蕭澣別離鄭州刺史之時。
理清鄭州州治問題,是澄清夕陽樓建于何處的關鍵。翻閱歷史可知,東魏時期,名為鄭州的行政建制首現今日許昌。隋開皇三年(583年),鄭州州治北遷,地點是滎陽武牢。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鄭州州治再遷,遷至管城(今鄭州城區),改鄭州為管州。10年后,管州復稱鄭州,今天的鄭州城區,在歷史上第一次被稱之為鄭州。但唐武德四年(621年)鄭州州治又遷滎陽武牢。直到唐貞觀七年(633年),鄭州州治才重由武牢遷管城,鄭州州治再無遷移。既然如此,唐大和七年(833年)時的鄭州,應該是以管城為治的今日鄭州,蕭澣所做的鄭州刺史,應當是以管城為治的鄭州刺史,他所建的夕陽樓,應該在今日的鄭州城區無疑。
為什么會有夕陽樓在滎陽的“自注”?史載,鄭州以管城為治期間,竟有兩次改稱滎陽郡,一次是隋大業三年(607年),一次是唐天寶元年(742年)?;蛟S,比鄭州名字早了800年的滎陽稱謂更具厚重感,唐代許多詩文大家說到鄭州時,常以滎陽代之,王維當年路過鄭州時就詠詩《早入滎陽界》。白居易回故里省親,寫的也是《宿滎陽》。這樣看來,李商隱將夕陽樓注為滎陽,也是隨風附雅了。
夕陽樓應該就在今日的鄭州城區內,它準確地理位置的發現,純屬偶然。
2008年金秋,鄭州老城城池修復工程啟動,工人在拆除建在城墻西南城角上的一處院落后,一棵石榴樹映入眼簾,它是一棵身軀碩大的百年老樹,碗口粗的幾條軀干扭著勁兒四散著擎向天空,形成一簇優雅的樹冠。人們不忍伐去,決定移栽。12月9日這天,人們小心翼翼在石榴樹的根部開挖出一個圓形的土球,將大部分樹根完好包裹其中,但是,還是有一支粗大的根莖虬曲著深深扎向地下,人們不得不決定截掉。當镢頭錛向樹根的瞬間,只聽“咣當”一聲,震得手臂發麻,人們驚呼:“樹根下有石頭!”
拂去泥土,果然,石榴樹竟然長在一塊大石板上,這讓人十分好奇。人們一點點清理著,一塊刻有大字的青石石碑越發清晰了,是一塊碩大的半截碑,盡管只有碑的下半部,但殘高還有86厘米、寬57厘米、厚14厘米,碑面上,以雙鉤線刻法雕刻的“陽樓”二字,雄渾凸顯。文物專家聞訊而來,喜出望外:“這就是一直在尋找的明代夕陽樓碑??!”
一通碑刻的出土,令夕陽樓樓址一錘定音。它,就在鄭州的重城之上。
一朝面世露崢嶸
在鄭州中心城區的南順城街與城南路,巍然聳立著鄭州老城的西城墻和南城墻,兩墻匯合處的城墻西南角,形成一座高大雄偉的城臺。盡管飽經滄桑歷經風雨,又慘遭人們肆意拆挖,然而城臺龐大偉岸的“骸骨”依然高昂,它高20米、寬40米,是鄭州老城墻四個城角中最為崔巍雄渾者,即便在今天周邊高樓的林立中,其磅礴之勢依然。這就是李商隱詩中所說的重城,當年的夕陽樓,便坐落在這城臺之上。
順著登城的木梯轉經兩個平臺,才能登上城墻,再沿著城墻頂部木棧道爬上一段陡坡,方可抵達城臺。登上城臺,頓感天高地闊。雖然
已看不見遠山大河,但現代高樓大廈形成的街市天際,展現出了另一種美麗。遙想當年,在這雄偉的城臺之上,還巍然矗立著高高的樓閣,李商隱們登上重城再上樓,眼前展現的該是一幅怎樣令人澎湃的壯麗畫景??!
歷史記載,夕陽樓是中國古代建筑最早的樓閣之一,與岳陽樓、黃鶴樓、鸛雀樓、滕王閣等并為天下名樓。夕陽樓樓址的發現,引發了重建夕陽樓的聲聲呼吁。
夕陽樓是鄭州悠久歷史的標志之一。夕陽樓始建于北魏,距今約1500年,其腳下的城墻更早??脊虐l現,鄭州城墻筑于3600年前的商代。從那時起,鄭州城城址不移,人脈不息,是當今世界城市群中年齡最長的城市之一?;蛟S,重修夕陽樓,可以讓人們更能領略鄭州豐厚的歷史。
夕陽樓是鄭州燦爛文化的魂魄。據考證,《詩經》160首國風詠唱中,鄭州人的作品占了六分之一。49000首皇皇唐詩中,鄭州人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李頎等人寫了6000余首,占了八分之一。這是何等的輝煌!或許重修夕陽樓,可以讓人們品味鄭州人的詩意情懷。
夕陽樓是鄭州傳承文明的擔當。如其他天下名樓一樣,夕陽樓也是屢毀屢建。據記載,滕王閣修建了29次,現樓為1989年在原址重建;黃鶴樓修建了30次,現樓為1981年在距原址1000米處重建;鸛雀樓為1997年在原址附近重建;岳陽樓最后一次重建于1867年。盛世修樓,中華文明就是在屢毀屢興中傳承并走向輝煌的,不修復何以來傳承。
欣喜的是,由鄭州市政府主導的全面保護鄭州歷史文化的宏偉規劃正在推進?;蛟S,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能再次看到夕陽樓這座天下名樓的風采。